【CMA】Stone Locks Training in Jinan, Shandong 山東濟南石擔石鎖 訓練

If you watch the current trends in strength and condition training you will notice that old school material such as these locks are making a revival. Zhao CunLu is a practicer of Stone Locks and Barbell in Jinan, Shandong. 濟南有200多項非遺項目,它們不只是一件靜止的工藝品,更是傳承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匠心,蘊含着祖祖輩輩精妙的智慧,是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即日起,本報將與濟南歷下區文化局一起尋訪歷下非遺傳承人,為您揭開濟南非遺文化的神秘面紗,將這些匠心獨運的文化傳承奉獻在紙上。 石擔石鎖是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運動方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風靡濟南,如今雖已不再普及,卻有人將其一脈相承,推廣為濟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石擔石鎖的傳承人,66歲的趙存祿老人如今已收了六位弟子,創立了「雙石門」門派,準備探索出更多功夫招數。 百花洲明府城的一座小四合院裏,趙存祿和幾個弟子每天都要來這「練把式」,他們的練習可不是普通的舞刀弄槍,而是有幾千年歷史、如今已成為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石擔石鎖項目。冬日氣溫已在零下,這些練習者卻脫掉上衣赤膊上陣,幾十斤的石擔舞動起來靈活自如,引來圍觀市民的陣陣叫好聲。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濟南練習石擔石鎖的遍佈大街小巷。趙存祿說,那時很多人家都有石擔或石鎖,趙存祿的父親趙百順在當時就是練石擔石鎖的一把好手。1953年,趙百順在上海舉辦的「華東七省市民族傳統運動會」獲得「優秀表演獎」,同年又在全國民族體育運動大會上獲得石鎖第二名。「父親還常常被請到消防隊和跤場上去指導別人練習,他老人家一米八高的大個,身材魁梧,人送外號『趙千斤』,都很崇拜他。」趙存祿說。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十二三歲的他也對這項運動產生了濃厚興趣,「上小學時力氣太小,不適合練石擔石鎖,到了初中就漸漸練順手了,就這樣一直練到1971年參加工作,忙的時候就顧不上,不忙時就按照父親教的招式一遍遍複習,基本上沒放下。」趙存祿說,早年和他一起練過石擔石鎖的小夥伴們,退休後又都聚在了一起,一傳十十傳百,慕名找上門來討教的也不斷增多。 趙存祿所保存下的十幾把石擔石鎖最老的有近百年歷史,上面還雕刻着精美花紋。 他說,在咱濟南話里石擔叫「扽股輪子」,石鎖叫「擲子」,最輕的七八斤,最重的上百斤,「這石擔不比石鎖,怎麼走、怎麼拿都要按套路來,招式多至上百種,但由於都是口口相傳沒有教科書,許多都失傳了。」如今趙存祿他們經常練習的動作有二三十個,像「擺荷葉」「翻荷葉」「撥浪鼓」「抬頭望月」等都信手拈來,除此之外,他也在摸索創造更多招式。 據歷史記載,周朝時就有人練「石舉」,即石擔,石鎖當時叫做「石窩」。「後來人無論練什麼拳種都要先練這個,啞鈴、槓鈴就是由石擔石鎖演變而來。」趙存祿說,石擔石鎖的練習是力量和技巧的結合,如果不能堅持每天練習就會退步,「一天
Back to Top